虽然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起步很早,目前,也有不少大型企业信息化能与国外企业相媲美,但是整个机械行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依然不高。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日前,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数字设计软件公司欧特克公司与北京汽车研究院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协议,欧特克将凭籍面向汽车业的全球最尖端设计解决方案和先进行业经验,为北汽提供整车设计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和培训等全方位支持,帮助提升北汽研究院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自主品牌的设计水平与创新能力。
不只在汽车行业,机床、工程机械等行业也都在加大信息化的投入。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历史命题后,随着这场金融风暴,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浪潮也愈刮愈猛。
据了解,目前在1.5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5%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而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更不到5%。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就更为明显。目前,我国机械行业信息化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了CAD应用,但尚处于“甩图板”阶段,使用基于三维产品模型的CAD/CAM技术的企业不多,且刚起步,实现了CAD/CAPP/CAM一体化应用的企业就更少。与CAD的成功应用相比,计算机辅助管理更是相对落后,虽在财务、人事等单项管理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成功实现MRPⅡ/ERP的企业为数很少,离企业实现内外信息集成还有相当距离。
另据介绍,尽管不少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但总体上,与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相比,整体收效仍不够大。有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整体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与业务流程优化结合,也没有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适应,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化综合效果不佳。此外,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信息化工程计划性不强,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连续,往往出现有头无尾的现象。
逐步推进
企业信息化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需要逐步推进。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其管理比其他制造业更复杂,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也比流程型制造企业要复杂许多。比如,一台机械产品由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有专门企业生产供整机厂选用的标准件、外购件,也有整机厂自己制造的自制件。自制件每个零件的形状、大小、材料、技术要求、加工方法等等要素都不一样。这些要素信息由产品设计信息和工艺信息确定。而设计信息和工艺信息是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源信息,源信息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依据。
企业要搞好信息化,首先要管理好这些源信息。
机械制造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化的推进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而实际上,不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想象,有了先进的软件系统支撑,中国的机械业赢在明天不再是一个美好的梦。
来源:制造业信息化管理 |